2025年7月3日,《人工智能通识II》课程组在B3-210会议室召开了第四次教学研讨会议。会议由课程组负责人康世杰老师主持,多名课程组成员教师参与会议。会议围绕课程模块划分、教学分工、资料输出要求及后续工作安排等议题展开讨论,并达成多项重要共识。
会议首先明确了《人工智能通识II》课程的总体框架。课程共分为七个核心模块,涵盖理论、工具与实践三大方向。每个模块均设置线下授课与线上学习环节,线上部分包含视频学习、知识点测试、在线讨论及教师抽查,确保教学形式灵活多样。七个核心模块的设计既注重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传授,又强调与专业领域的交叉融合,更突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。这种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,彰显了课程组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思考。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,更是顺应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。
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,会议充分发挥各成员专业优势,构建了跨学科、多领域的教学协作网络。通过科学合理的任务分工,既确保了各模块内容建设的专业性,又促进了不同学科背景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。这种团队协作模式不仅为课程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,也为后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协同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。
为确保课程建设质量,会议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化建设规范。从教学文档的格式要求到教学资源的开发标准,从线上教学环节的设计规范到实践案例的遴选标准,都体现了课程组对教学质量的严格要求。特别是将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融入课程实践环节的创新举措,充分展现了课程组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前瞻性思考。
本次会议的召开,标志着《人工智能通识II》课程建设进入快车道。课程组将以此为契机,继续深化教学改革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努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精品课程,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作出积极贡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