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16日,人力资源管理系于B3102教室成功举办以“如何上好一堂课”为主题的深度教学研讨会。本次会议由胡秋菊老师主持,系部全体教师齐聚一堂,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学、混合式教学、课程思政等核心议题开展深度研讨,为新学期教学工作注入新动能。
聚焦教学痛点,构建研讨框架
胡秋菊老师首先明确研讨会“框架引领、自由分享、归纳总结”的三阶流程,并以“目标感、学生感、互动感、反馈感”为核心关键词开篇,引导全体教师聚焦“人工智能赋能教学”“混合式教学创新”“课程思政融合”等议题,推动研讨直击教学一线“痛点”与“难点”,避免泛泛而谈。
破解实践难题,凝聚教学智慧
研讨伊始,“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参与度与四六级通过率”成为首个热议焦点。教师们提出,可依托线上教学平台的积分激励与实时互动功能,将学生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知识建构,通过“学习任务闯关”“课堂分享加分”等机制点燃学习热情。
随着讨论深入,议题延伸至教学反馈机制优化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。与会教师一致认为,需打破传统“满堂灌”模式,建立“预习、提问、测试、反馈”的即时闭环。课程思政则应如“盐溶于水”,通过专业案例剖析、时事热点解读等方式自然融入教学,让学生在知识习得中厚植家国情怀。
针对“如何让学生抬起头、张开嘴”这一普遍难题,教师们分享了系列实践策略。通过精细化任务拆分避免小组讨论“冷场”,借助短视频案例引发观点碰撞。设计“课前预习清单+课中问题链+课后即时测试”的教学闭环,强化学习效果追踪。优化第一堂课“破冰”环节,通过“师生互评问卷”“个性化学习目标设定”等方式构建信任关系。现场交流干货密集、金句频出,气氛热烈活跃
探索AI赋能,平衡技术与教学本质
AI技术与教育融合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亮点。教师们深入探讨了AI辅助工具在引导课堂讨论、自动化批改作业、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潜力,同时理性分析了线上线下教学切换时机不当可能导致的干扰问题,强调“技术服务于教学内容,而非流于形式”,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,实现AI工具与传统教学优势的有机结合。
凝聚共识、好课需“精心设计+持续反思”
经过深度研讨,全体教师达成共识。一堂优质课程的背后,离不开课前系统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师持续的教学反思。学生能直观感知课堂逻辑与教师用心,唯有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设计、动态化的学情反馈调整,才能真正构建高效、有吸引力的未来课堂。
本次研讨会不仅实现了教学经验的深度交融,更推动了教育理念的迭代升级,标志着人力资源管理系在主动适应教育变革、探索教学创新路径上迈出坚实一步,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来源:人力资源管理系
图/文:胡秋菊
一审一校:陈鹏
二审二校:周睿
三审三校:章仪